zhōngyōng

中庸


拼音zhōng yōng
注音ㄓㄨㄥ ㄩㄥ

中庸

词语解释

中庸[ zhōng yōng ]

⒈  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⒉  见“四书”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⒊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贾谊《过秦论》

mediare;

引证解释

⒈  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於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⒉  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鲁迅 《华盖集·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⒊  中等;平常。

《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⒋  指中等、平庸的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
《晋书·高光传论》:“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国语辞典

中庸[ zhōng yōng ]

⒈  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⒉  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⒊  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⒋  流行语。中间很臃肿。

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英语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书[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德语Mäßigung (S)​, moderat (Adj)​

法语Zhong Yong

分字解释


※ "中庸"的意思解释、中庸是什么意思由一生学习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道歉问题上的中庸之道,体现在非常重要的场合,很多被冒犯的一方会选择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

2.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3., 这里,我们在对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和较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来审视和剖析我国教师迁移机制的变革。

4.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

5.用中庸拒绝极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选择决策;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勇气抛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6.所有的荣誉对于高贵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折射出他们不中庸不苟且的人格,而区别于小人。

7.此人处世奉行中庸之道,凡事都是向姚崇看齐,随声附和,从不辩驳,人称伴食宰相。

8.汉斯昆认为,各大宗教的共同点就在于六种观念,即关注人类的安宁,无条件地确认最基本的人性原则,遵行中庸之道,信奉"金律",确立一种道德榜样,期待意义和目的。

9.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

10.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